近日,我校陈义旺教授/陈东博士/梁爱辉教授团队在不对称受体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,通过结合不对称硒取代主链骨架与不对称卤素化端基策略,开发两种双不对称受体A-SSe-TCF和A-SSe-LSF。研究结果发现,与单不对称受体A-SSe-4F相比,双不对称受体表现出更宽的光谱吸收和更大的半分子偶极矩差异,这有利于增强JSC并减少能量损失(Eloss)。此外,基于PM6:A-SSe-TCF的共混膜表现出优异的相分离、垂直相分布形态和更有序的π-π堆积。最终,基于PM6:A-SSe-TCF的OSCs实现了18.53%的PCE,并且VOC和JSC得到同步提高。进一步,基于PM6:L8-BO:A-SSe-TCF的三元器件实现了19.73%的最佳PCE,且没有表现出VOC损失,这归因于三元组分的引入实现了更低的非辐射能量损失。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双不对称受体设计策略优化薄膜形貌、降低器件的非辐射复合能损失,实现高效有机太阳电池的制备。相关工作以《Preparation of Dual-Asymmetric Acceptors via Selenium Substitution Combined with Terminal Group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r High Efficiency Organic Solar Cells》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》上。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,化学与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尹浩然为本文第一作者,化学与材料学院陈东博士、梁爱辉教授和陈义旺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。

论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21/jacs.5c00004